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

專屬孩子的角落 ──談台灣獨立兒童書店(1)

一九九八年美國華納影片公司發行的「電子情書」(You've Got Mail)中,女主角Kathleen所經營的獨立兒童書店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將精巧溫馨的兒童書店帶入了我的生活中,閉上眼睛,我能在腦海裡中重溫那間小書店的每一個角落:推開門時能聽到清脆鈴鐺作響、低矮的木櫃、小巧厚實的小桌子和小椅子,還有正在店內角落說故事的Kathleen,吸引了滿屋子孩子與成人的目光。

而電影中,書店結束營業的一幕,店外張貼的海報寫著「Closing This Week: All Stock 40% off.」滿店的客人,忙著搶購出清的折扣書和可以帶走的桌椅,某位客人說:「我們應該去炸掉福斯書店。」(電影中的大型連鎖書店)Kathleen卻只是感嘆的說:「那不是他們的錯,事實上,只是這個世界變了。」

正因為知道消費者仍有買書、看書的需求,卻眼睜睜看著社會購書習慣的改變,讓獨立經營的書店無法支撐,這正是Kathleen的遺憾。

今日距離「電子情書」背景年代一九九八年,已相隔十五年,然而當時看電影的我們,並沒有想像到幾年後的台灣,也會面臨身邊獨立兒童書店急速消失的狀況。威脅獨立書店生存的強敵,除了大型連鎖書店,還增加了網路書店,以及蓄勢待發的電子書的風潮。看來紙本書與實體書店逐漸式微,是不可逆的歷史發展之路,那麼經營一家獨立兒童書店,看來似乎真的落伍又不明智,這些書店經營者是否就像是唐吉柯德,滿懷希望的追逐風車,與惡劣的經營環境對抗呢?



在二○一二年二月的某日,當我開啟高雄市五餅二魚兒童書店寄送的電子郵件時,「如果你有需要,請來帶走這些桌子椅子吧!」幾個大字映入眼簾,吃驚又受傷的情緒,瞬間從心頭一下湧上了眼眶,幾天後從台北直奔高雄,拜訪經營者林秀華,談話結束、將要離開之際,林秀華匆忙從店內帶出一把小椅子,遞到我的手上,椅面上的彩色圖案是一群孩子在快樂遊戲,她說:「再等三年,三年後我一定會再開一間兒童書店,那時候,你帶著這把椅子『回家』。」

我在想,我的生命中有多少書店徹底消失了?當童年常常造訪的小書店在成年後的某一天失去蹤影,我後知後覺地發現時,也只是訝異地皺了皺眉,覺得可惜。此後每次經過那個街口或轉角,看見亮晶晶的服飾店櫥窗,或是速食店裡忙碌的櫃台人員,總覺得有些礙眼;除了偶爾會跟家人朋友提起童年時逛書店的記憶,不曾再去追索更多,直到有人問我:「你小時候最常去的書店是……?」

那間已不存在的兒童書店回來找我了,我還記得店裡播放著輕柔音樂,帶來歡愉氣氛,為了配合兒童低矮身材的小書架如何排列,和許許多多我已說不上來的細節……,一大片追不回來的空白,讓我開始搜尋獨立兒童書店結束營業的始末。

我們真的不需要一間書店嗎?不需要一間能成為孩子永恆童年記憶的小書店嗎?英文有一句話「I have a soft spot for bookshops!」[1],意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柔軟點,面對某些特定的東西,就會產生難以解釋、無法抗拒的情結與愛戀,而最常擄獲眾人的柔軟點,就是與書店相關的人事物。

在我的童年記憶中,有一個鮮明的印象,最愉快的日子是每週三與週六下午,那是只上半天課的日子,那段時光我總是在家附近的書店中度過,那甚至不算是一間專業的獨立兒童書店,充其量只能說是「賣的文具比書多」的書店,而參考書又多於故事書,較類似於傳統社區型書店。但那樣就足夠讓一個阮囊羞澀的孩子,時而好奇遊走,時而蜷曲在書店的一角,似懂非懂的翻著書頁,歡欣喜悅的度過數幾百個下午時光。

我甚至有幾次經驗,一整個下午站在店內,將喜愛的書,一遍讀過一遍,一篇章節、一篇章節的背起,再毫不耽擱的衝回家,一句話也不敢說,只忙著拿著紙筆憑印象默寫出故事內容。現在想來,這種行徑當然是天真又傻氣,卻忠實呈現出兒童對閱讀資源與良好閱讀環境的渴望。

因此我相信,每家書店無論規模大或小、開店歷史短或長,對曾在書架中漫遊、瀏覽,帶回心愛書籍的消費者來說,都有一段屬於他們的獨特故事,其中又以兒童書店最容易出現讓人感動的閱讀片段。那間兒童書店,可能是一間歷史悠久的老店,也可能發生巷弄間剛開幕的小店。那不會是消費者使用滑鼠,在網路書店點擊頁面、選購商品的過程中,能夠產生的故事。

但現實生活中,獨立兒童書店逐漸消失,是無法否認的事實,這些書店面臨了怎麼樣的經營困境,讓經營者被迫放棄夢想,黯然選擇歇業,是我與眾多消費者都感到好奇之處。在本篇論文中,我選定台北市花栗鼠繪本館、花蓮縣凱風卡瑪兒童書店[2]、高雄市五餅二魚兒童書店[3],以及台北市禮筑外文書店作為訪談對象,嘗試描繪出一間獨立兒童書店的經營型態、與消費者的關係互動,並歸納、分析獨立兒童書店經營可能面對的難題。

儘管近年有「年輕人遠離鉛字」和「從鉛字文化走向圖像文化」的說法,但這些經營者帶著夢想,脫離工薪階層、選擇獨立開業,即便對書店經營所涉及的流通途徑、銷售系統、商業習慣感到繁雜與困擾,卻不減對書店產業的熱情,因為書店裡所提供的一冊冊的書本,都可能讓下一名走入店內的讀者感動、改變人生,書店本來就有這種神奇魔法,在獨立兒童書店內,這樣的魔法施展於孩子身上,更顯得光華耀眼。



20140429後記
終究沒等到那一天,今早在網路上得知秀華姐已經離開人世了。我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先是阿福書店的福爸,現在是她,為了推廣兒童閱讀整日忙得焦頭爛額,只為看見孩子讀書時的笑容。也許他們現在在天上組成說故事聯盟了。

(我還是要說,請到獨立書店買書,為自己留下一間書店,也讓這些閱讀推廣者不至於為了營業額耗盡心神,拜託大家。)



[1] 鍾芳玲,〈玩藝舖-收藏書店傳奇〉,《中國時報》。(2010.11.07)
[2] 凱風卡瑪兒童書店已於2013年1月暫停門市營業,另作電子童書出版。
[3] 五餅二魚兒童書店已於2012年3月結束營業,轉型為五餅二魚繪本學校,開設繪本讀書會。



電影You've Got Mail(台譯「電子情書」),1998年在台灣上映,湯姆·漢克斯和梅格·萊恩主演。影片講述一家歷史悠久的獨立兒童書店不敵連鎖書店的低折扣衝擊,黯然歇業。這裡所引用的是營業最後一天,顧客與經營者的對話。原文為:The shopper, We should bomb Foxbooks.Kathleen ,It's not their fault. The truth is, theworld is just... differen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