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7日 星期一

專屬孩子的角落 ──談台灣獨立兒童書店(8)

五餅二魚兒童書店

被暱稱為秀華姐,一九九九年創辦五餅二魚兒童書店的林秀華,是店裡的靈魂人物,喜歡孩子又喜歡書的她,並沒有家庭,自嘲沒有資金開綜合型書店,但覺得兒童書店也「頗有趣味」,因緣際會下便為孩子開了一家店。


事實上,林秀華在高雄兒童書店領域早有名氣,最早在開卷田連鎖書店工作時,便對童書充滿興趣,當時曾爭取開設童書專區,希望能為兒童說故事,卻無法成型。結束那份工作時,林秀華曾立志絕對不做「開書店的蠢事」,但當布蘭琪咖啡館開設時,同棟建築物裡有個兒童館,對她招手,以一年為期,希望「借她一個角落開書店」,她立刻又一頭栽入,甚至越做越大,最後開設五餅二魚兒童書店。

林秀華感嘆,「好像是離不了的宿命,明明想著絕對不要如此,卻還是往這條路走,難道我一輩子逃不了書店嗎?」時常有人對她表達欣羨之意,她總是說:「不必羨慕我,這並不是我的夢想,只是緣份罷了。


雖然從一開始沒想過要開書店,但她形容自己是「熱情式的人生」,即使沒想清楚就開始,但一開始後就會好好計畫。五餅二魚兒童書店成了她人生夢想重要的一部分,林秀華的經營優勢就是領域經營深、立基穩固、深信書店價值超越價格,雖然必須付三層樓店租三萬元,和店長美美、兩名兼職店員的薪資,若再加上水電及其他固定管銷費用,共約八萬。書店營業額每月約二十萬,淨利兩萬元,店裡活動課程多元,課程費用與講師平攤後,約能獲利三萬元,沒有家庭負擔的她不領薪,靠著自己經營、自己說故事,負擔一部分必要人力,加上自己到外接講座賺的外快,約略可以補足財源,讓店裡收支打平,對她來說,看似沒有經營成本壓力,實際上可以說根本沒有收入。

這門生意難做,她不認為連鎖書店是獨立兒童書店的威脅,真正的威脅是獨立兒童書店的經營方式。「這口飯難吃,是因為兒童書店產業太弱,很多人在巷弄裡租小房間,開設倉庫型的書店,而且業務員直接到學校門口推銷套書,這才是真正的競爭。」據她觀察,市場上七成的童書交易,不是真正的兒童書店所促成,而是這類倉庫型的書店業務員促銷,販售便宜套書,讓不會選書的媽媽,不需要到實體書店傷腦筋挑選大出版社書籍。

套書直銷利潤大,一套要價兩三千,但有二十本書,對家長來說,比到書店單買一本兩百、三百元的童書划算許多。「但書的利潤有多少?我們在書店裡花一小時介紹一本好書,書賣出去也只淨賺二十元,有些書進價是七折價還不含稅,我們已經給會員八折,所以雖然表面上營業額不錯,但根本沒有利潤。可是那些套書不一樣,那是真正可以賺錢的童書產業。」但對家長來說,童書就是童書,少有品質和版權的概念,經營書店兩、三年後才明白這道理的她只能說:「說穿了,就是一種生存方式的選擇。

林秀華坦言,常常想把書店「收起來」,「台灣市場到底能不能養一個書店?」林秀華認為,在台灣,獨立兒童書店就像是保育類動物,存在價值到底是什麼?十二年前,五餅二魚開店之初,她就堅持說故事活動必須收費每人五十元,希望建立使用者付費原則,讓讀者成為支持書店的一部分,但十二年後,這個觀念在台灣仍在努力,至今仍有人詢問為何要付費,林秀華說:「時空變了,但人的觀念沒變。

林秀華自己觀察,北部的讀書會或說故事活動,空間精緻又大,孩子靜靜閱讀或聆聽,但五餅二魚卻總是氣氛熱絡。五餅二魚的讀書會雖然宣傳不多,卻有口皆碑,分成科學讀書會、DIY、國中青少年、國小、中班、大班、娃娃班(23歲幼兒)等十多個班,有十多名講師負責。

書店賣的是書,推廣的是閱讀的know how。兒童書店服務的對象是兒童,買書的決定權卻在父母,所以書店服務對象是整個家庭,複雜度比一般書店更高,顧客不是有自主性的成人,而是第一次當爸媽的家長,必須提供更專業詳細的諮詢服務,等到第二個孩子出生,面臨的親子問題又與之前不同了,網路書店能夠打七九折,但獨立書店提供的服務價值,遠遠超過折扣的四、五十元。

五餅二魚經營十三年,高雄不少人都聽過這間書店,但要讓他們來這裡買書,要通過三個關卡:愛買書、距離許可、需要被推薦,只是,就算通過了層層關卡,顧客拿著書到櫃台結帳,還是有人問我們能不能一千零五十元的書,去零頭、多打一點折扣,其實我們也只有一百元的利潤,但不是書店業的人,沒人會相信賣一千元的書,只賺一百元。

這也是獨立書店的共同難題。有顧客問她,為什麼政大書城能全面七五折,博客來能打七九折,她只能無奈的請客人直接到政大書城或博客來買書,因為五餅二魚提供的服務無法打折扣。現今社會價值就是如此,書店提供的服務真的不值二十元嗎?上餐館必須付服務費,來書店買書卻沒有,數不清有幾次,她拿著書,一本一本介紹給客人,客人記下書單後,轉身回家上網買書。我真希望台灣書店也有最低消規定,以預約服務方式,提供精緻的閱讀推廣與書籍介紹。

五餅二魚典故來自聖經,傳遞的是分享的概念。她也將此想法與書店連結,希望和更多人分享好書。「書店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時常到外演講的她,藉機接觸到許多教師和家長,雖然疲累,但樂觀的她深信聽講的五百人中,會有五十人來到書店,不去演講,可能反而一天少一個人來。「畢竟孩子會長大,不會永遠是零至六歲,國小也許還會來,到國中再走入兒童書店就會感到丟臉了,所以培養未來的市場是很重要的。」所以對林秀華來說,少子化從來不是棄守兒童書店的原因,既然孩子少,成人更要盡力滿足孩子的需要。

在書店業闖盪近二十年,林秀華當過書店店員、經營者,也開了一家出版社「讀家出版社」,雖然是一間「一人出版社」,又常面臨印兩千本賣不完、印一千本成本又太高的窘境,這間出版社卻是秀華的一個美麗夢想,「當一個出版人,是值得驕傲的事。

我努力讓自己『力爭上游』,才有辦法理解出版業、書店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當初五餅二魚沒有選擇加入獨立書店聯盟,她解釋,對獨立書店來說,若能夠集體採購、降低成本,才能對經營有實質幫助,但聯盟有對「獨立精神」的堅持,自然不可能做到統一採購、拿到漂亮折扣,分區派送。另一個問題是,每個獨立書店都辛苦經營,沒有人有能力多一個人員編制處理聯盟工作。

遺憾的是,在現實經營與身體狀況的雙重考量下,五餅二魚兒童書店終於在去年三月吹起熄燈號,轉型成五餅二魚繪本學校,以閱讀教育中心的角色重新出發,提供兒童、國高中生與成人的繪本閱讀課程。這對林秀華來說,是個無比艱難卻不得不做的決定,雖然少了實體書店的空間負擔,但永遠捨不得的是看著一間書店消失,她只能安慰自己:「當初想開書店絕對不是為了賣書,而是想要有一個環境、推廣閱讀,現在自己反而能去做一些通路做不到的事,進行更精緻的閱讀推廣。





親手結束一家童書店,林秀華捨不得的說:「為什麼富裕的台灣會讓這種事發生?台灣的孩子沒辦法擁有一間兒童書店嗎?台灣的獨立書店經營者沒有其他退路嗎?我不想當有理想卻被別人可憐的人,我很有骨氣,這次轉型是給其他書店的一個參考,同時希望讓更多人思考這些問題。

三年,是她對所有兒童、顧客和自己所承諾的時間,也是她培養客群、全心推動兒童閱讀的時間,三年後,她要重現五餅二魚兒童店,回到書店第一線和讀者互動,「即使不賺錢,我也要再開書店,我實在捨不得失去和客人接觸的空間,書本雖然利潤薄,但並非讀者不需要書了,每天都會有第一次來店裡的客人,需要我們提供閱讀服務。」對她來說,未來有各種的可能性,其中一項,就是再度成為獨立兒童書店的經營者。

(訪談時間:2011730日、2012226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