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用台語講性平就是在新竹,第二次用台語講性平繪本,這次是講母職⋯⋯而且70%都要用台語!
所以,當有人問我:「你平常在家做什麼啊?」「帶小孩、煮三餐啊。」我是說真的,因為那是我的「主業」,我的副業很多,但都圍繞著我的「主業」發展。今天的 #新竹縣婦女團體培力計畫「全職媽媽的自我實現地圖」工作坊,我和一群可愛有趣的媽媽,不談犧牲與奉獻,只談價值、能力與實現。
工作坊裡我們真的做了很多有趣的活動!例如盤點生活中「超耗能」與「充電」活動,前者包括「趕著帶小孩出門、手足吵架、小孩突然發燒、老公加入小孩爭執的戰爭」,後者則有「吃辣、運動、聽自己喜歡的podcast而不是豬探長、趁小孩不在時斷捨離、搭車到外縣市睡一晚」,我則是喝一杯早餐店全糖冰紅茶!
我們不可能避開「超耗能」事件,只能用一些方法「減少用電」,例如把全家時間調快十分鐘(只有自己知道),你就能成為悠哉等人的媽媽;我們還要刻意保護和創造「充電時間」,再怎麼匆忙也不能含糊帶過,保存自己的『時間能量』。
-
接下來,請撕掉「煮飯的」標籤,現代媽媽超厲害好嗎?可以說是家裡的營養師、健康風險管理者、餐飲財務長,甚至飲食文化的傳承人。認識我比較久的朋友應該也記得,我還曾為了讓小孩安心吃飯,在社區發起小農團購長達三、四年,現在回想根本是瘋了。
後來我和朋友一起成立了煮飯社團,本來只是想集眾人智慧,一起分享30分鐘戰鬥料理,沒想到煮飯社團現在是我的「力量基地」,聚集了一大群育兒理念相同、政治路線又志同道合的 #台派媽媽。
-
但是高效備餐解決「時間與體力」的消耗,家人間的有效溝通,才能解決「心情與情緒」的內耗,所以工作坊的第二個活動,是「#我訊息」的練習,我一開始就跟大家說,我很能正向思考,掉了一千元,比起可惜,我想的是「撿到的人一定很開心」,路邊的阿伯跟我要錢吃麵,我很樂意請他吃一碗麵。�
「我訊息」在我心裡也是一樣道理,不要總覺得別人說的話是責備,對方只是講話技巧有待進步,但話語裡的愛與關心,我們要好好挖出來,然後回報對方。
(與青少年相處尤其好用,國中生兒子生氣時,為什麼要硬碰硬呢?我注意到的是他的聲音真好聽,不知道該說什麼,我就說:「可是我很愛你⋯⋯」,推薦大家試試看!孩子的回應會讓你驚喜)
-
我還想告訴每個媽媽,我們家庭主婦的「日常戰功」,就是需求度很高的職場能力。想想看,當你能「安撫一個在公共場合崩潰的孩子」,你的溝通能力、危機處理能力有多強;每年安排婆家娘家相聚的家族旅行,你贏過多少公司的福委會成員?
家庭主婦重返職場需要的,就是幫自己找一些進修課程,而且相信我,在AI的幫助下,學習這些程式都相對變得好簡單,但媽媽一心多用、多功、情緒保持平穩的能耐,在職場上非常重要。
-
課程的感動,往往活不過24小時。媽媽們真正需要的改變,就是「不完美的開始」,不要再等「以後」了,誰知道你我有多長的「以後」,現在就開始好嗎?想跳舞想運動、想自己做podcast,要做什麼都去試試看。
我的建議是,立刻上網搜尋一個感興趣的線上課程,不用跟職場相關也可以,什麼都好,但展開「學習」的節奏;打開手機googlekeep,新增檔案「我想做的事」;在google行事曆裡,每週固定預約一小時,寫上自己名字,在這段時間只能「為自己做事」。
最後,傳一個感謝的訊息給伴侶。相信我,會超級有趣的。
最後的最後,請在日常生活,對自己好一點,例如洗碗或做任何家務時放自己愛聽的音樂,邊喝啤酒邊煮晚餐;放心和小孩一起睡個短短的午覺,沒有做的家事不會被偷走的;鼓起勇氣拒絕單身朋友某些不適宜時間的邀約(晚上八點吃晚餐⋯⋯)。
-
家庭主婦不是一個「不夠進步」的頭銜,家庭主婦就是一份工作。
我剛剛問小孩,覺得媽媽是怎麼樣的人呢?
他們說,「媽媽每天都過得蠻好玩的。」
我從來不覺得當媽媽有什麼好抱怨的,我把『媽媽』當成此時人生階段,必須也應該去做得很好的事。因為有小孩,我做了很多以前只是想想,卻不一定會做的事;沒有小孩的生活也會很棒,就像過去我經歷過的日子;但現在我的生活是「未知」,比我能想像得精彩太多了,所以我很珍惜,當媽媽的每一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