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7日 星期二

為什麼不該讓孩子繼續被「刁字」

我越來越能理解,為什麼許多低年級老師會如此嚴格地要求孩子的字跡。孩子如同印刷體般的漂亮字跡,就是最直接的「教學成績單」,家長很容易肯定老師「認真負責、教學嚴謹」。於是,就算有再多「往前走」的老師、職能治療師與教育學者提醒,過度要求低年級孩子精準仿寫,其實違背了他們手指小肌肉的發展歷程,學校裡一定有老師選擇繼續「#刁字」。

他們當然知道,有些班級導師天天帶閱讀、投入主題討論、推SEL活動,在操場跑步運動。但後者這些教學活動,成果是內隱的、長期的,不見得能被家長肯定。可是花時間用紅筆在作業本上一個字一個字地描,成果顯而易見,教學上也安全得多,還能得到很多感謝。
.
因為總會有家長深信,字跡等於孩子的「學習態度」,卻不在意孩子付出了多少代價。
當一個剛入學不久的孩子,所有心力都聚焦在「把字寫得跟範本一樣」,他學習的視野被限縮在那小小的格子裡。當他升上中高年級,學習重點已轉向更複雜的知識結構與創意思考時,有些孩子的心還卡在原地。
帶營隊或課程時,我不只一次看到當其他孩子用「毛毛蟲字體」快速記下靈感或討論時,字跡工整的孩子卻因為覺得寫得不夠美,頻頻擦拭,最後寫最少;甚至有孩子若不先畫好格線,就沒辦法動筆,擔心自己寫得不好看。
這些掙扎與自我懷疑,家長很難察覺。孩子或許成績優異,作文寫得乾淨漂亮,但低年級時因刁字而承受的學習挫折,已化為「我就是做得不夠好」的內在壓力,埋在心底沒有消失。
.
一定會有家長說:「難道就放任孩子鬼畫符,老師都不要管嗎?」
當然不是。關鍵在「怎麼管」。傳統的「刁字」,採用的是一種負向策略:寫不好,就擦掉重寫,直到符合老師的標準為止,就算孩子寫到哭寫到半夜。
然而,許多有智慧的老師早就有了不同的做法。例如我家兩個孩子在不同年級的導師,都不約而同地採用了這個策略:「字寫得端正、正確,今天的功課量直接減半。」
這對孩子來說,是天大的、而且是憑藉自己努力就能達成的獎勵。就算平常寫字龍飛鳳舞的孩子,一打開作業本,也會主動放慢速度,提醒自己要一筆一畫寫好、寫正確(不是複製「印刷體」),而且孩子獲得了滿滿「我做得到」的成就感。
.
我的字在求學過程中從不算好看,但這完全不影響我的學習表現與態度,長大後,只要有需要,一樣能寫出被讚美的端正字體,可見書寫能力會隨年齡與動機而成熟,若不想改變,那也僅是個人的書寫風格罷了。
每當有人說:「字寫得好,以後寫履歷、工作都用得上。」這個觀念或許三四十年前適用,但現在職場看重的早已是創意、協作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員工的字體美醜,就連家長工作可能也以 AI 能生成文字與圖像,怎麼能讓孩子寶貴的腦力發展階段,停在刁字?
請不要以自己的人生經驗,去侷限地想像孩子的未來。孩子不會複製父母的人生道路,他們將活在2035、2045,甚至更遙遠的未來。放下對「完美字跡」的執念,孩子每一天都有比「寫漂亮的字」更重要的事,例如 #大量的和孩子說正向語言,父母及照顧者的語言互動,可以經營溫暖又滋養的親子關係,請參考《父母的語言》,人類大腦的基本連結(也就是所有思考與學習的基礎)關鍵在於生命的前三年,但進入學齡後的孩子,父母給的語言環境當然也會影響之後的成就落差,生活裡所有看似無關緊要的對話與交流,其實蘊藏了有助大腦發展的養分,讓孩子大腦發展更好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