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7日 星期日

八歲半的孩子被罵的頻率急速提高

澄澄升上中年級後,被罵的頻率急速提高,我常常想這件事,也大概找出幾個原因。

自學改成全上學,時間壓力很大,早上出門半小時就很緊繃,回家後到睡覺的五個小時,要寫作業吃飯看電視,還要做很多想做的事,所以他也煩躁。
花這麼多時間上學,卻沒有反應在他的學習成效,在學校許多時間都在拖延與等待,寫功課時我發現他總是一知半解,我必須在旁邊慢慢重新教,家務時間我可以調整,但小燦很無聊,我也覺得這樣不對。
在學校活動時間太少,小學生應該要每天都有體育課啊!一週堂真的太少了,體育老師還可以花半節課罵學生呢。活動不足導致孩子晚上睡不著、早上起不來,為此我最近非常生氣。我也內心不安,覺得成長期的孩子每天至少要活動2小時以上吧。這週我開始在放學後帶去公園至少半小時,讀半天的下午,就扎扎實實在戶外玩個三小時。總算讓作息稍微正常一點。
澄澄第一次對人比中指,我馬上詢問他的想法與心情,原來這是班上一位同學表達怒氣的方式,我不是那種「小孩這樣是真誠表達自我值得肯定」派,我非常認真告訴他中指在這個社會的文化意義是什麼,為什麼這個動作會變成一種羞辱人的行為。如果,他沒有憤怒到那種程度,就不該這麼做;如果,他這麼憤怒,請他試著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而不是純粹羞辱他人,沒有人要因為你(的真誠或任何東西)遭受這種對待。
(但我不會因此叫他不要上學,澄澄做的決定,我們尊重,只是要花很多心力讓他在這個制度不遭遇太多困難。)
澄澄也第一次把燦燦打傷,兩條八公分的抓痕。我告訴澄澄,我是他的媽媽,雖然無奈,可是能懂他當下暴衝的情緒,但我也是燦燦的媽媽,所以我很捨不得,也很生氣。我讓他在日記上寫下這件事,請他盡量回溯情境、心情與當時的念頭。這不是處罰,我跟澄澄解釋,書寫可以幫助你的想法跑來跑去,讓你更知道當時到底發生什麼事。
澄澄也越來越會晃神,常常發呆,做事很慢,寫個句子要三分鐘,算一道數學可能要五分鐘,他在考試的困難不是不會寫,而是寫不完。如何讓他知道當下的事就算不是最想做的,還是得好好完成,我覺得很難。
他有時會做出讓我們意想不到的佳作,有時隨便到我們看了都難以接受。
但是昨晚,我問他,會不會很想回到小時候?他覺得最好的時光是幾歲呢?澄澄說就是現在,他現在可以閱讀,可以和家人看電影也看得懂字幕,可以玩電動,能和朋友傳訊息聊天,有學校的朋友,有棒球隊,有瑜珈課,現在就讓他覺得是最好的時候了。
小孩的成長,就是一直在浮蕩空中的感覺,讓人不確定又不安心。好像可以放手,卻又怕自己沒抓好,讓小孩不知道去哪了。
--
澄澄今天寫作業時突然告訴我,他想要縮短自己發呆的次數和時間,所以他給自己一個目標,如果寫一項作業過程發呆三次,就不能吃點心。
我聽了有點驚喜,因為這發呆問題我早就發現了,而且困擾不已,澄澄的發呆不是一般程度,是大概寫兩個字就能進入一種忘我的境界,所以寫10排(各四個字)生字,他可以發呆20次,每次大概一分鐘,也就是說,這個作業如果他寫40分鐘有一半的時間都在發呆。數學題也是如此,有時一個除法算式就能讓他神遊太空一次,八題去太空冒險八次。然後每次回神,他會摸摸擦布,轉一下筆,調整椅子,完成一套set再動筆。
儘管如此,縮短到三次我覺得有點辛苦,畢竟想像與放空帶給他無窮的樂趣,我提議改成五次,澄澄決定四次,然後他真的以一種高速狀態完成了國語乙本。
接著國語習作三頁,大概發呆五次,他有點不好意思。
最後數學作業,澄澄已經進入忘我狀態,幾乎每排算式都能讓他進入自動導航不書寫模式...我問他剛剛的決定呢,他笑了笑,彷彿那是別人家的事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