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無意間看到一則虐兒新聞,我決定用「嬰兒、一歲兒、兩歲、三歲、四歲、五歲」去查近期新聞,隨便就找到以下新聞,台灣真的不需要為了少子化憂心,只要想辦法讓被生出來的孩子能好好長大就好。
大家現在都會說 #家暴零容忍,虐兒也是家暴的一種,為什麼就能一直被視而不見?暴力就是暴力,為什麼受暴者的年紀能讓暴力變「管教」?能變成父母的合法懲戒權?
腳踏史地 走讀X桌遊篇
常常覺得小孩過太爽,不知道在累什麼的家長,可以嘗試一件事,就是跟著孩子一起參加營隊,從早到晚每個活動都不能錯過,這和上班不同,成人大概知道每日的行程與工作安排,也能以相對省力的節奏交出工作成果,然後在許多時間縫隙放空喘口氣。
可是小孩參加成人安排的活動,包括上學,一整天都是身不由己的狀態,差別只在氣氛讓人開心與否、活動內容有沒有用心規劃還是敷衍了事、講師/老師/陪伴員對待孩子的態度是正常還是不尊重。
如果三項都是正面的,那孩子再累,每天也能開開心心打起精神出門;如果負面居多,參加活動/到學校上課對孩子來說就是一件不快樂的事,若再加上餐點很爛、廁所很臭,對小孩來說真的是折磨,沒什麼好期待的,還被要求要尊重講課的瘋子,小孩就在學習性質逐漸被消磨的過程中慢慢長大了,有些變成扭曲的大人,深怕小孩過得開心;有些變成對孩子很好的人,藉由柔軟陪伴孩子的時光重新過一次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