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日 星期六

01一堂不生氣的寫作課-寫作文不必靠仿寫

 #寫作文 #寫一封信 #寫作文不必仿寫範文

很多國小老師都愛依照國語課本擬定一學期的作文課程主題,我並不反對,孩子確實也可以有個對照,知道這類主題的文章「可以長成什麼樣」,但希望各位老師能稍微調整,若孩子參考課文的「形式」,就不用參考「主題」;若希望孩子用同一主題寫作,那麼就不用硬性規定「段落」內容也要符合課文大意。
例如,康軒國語第二課是寫信,信件內容為介紹自己去了哪裡玩、問對方想不想來。老師上完這一堂課要順勢教寫信,就不用限定學生也要寫去哪玩、邀請對方來。也許學生就真的沒去哪玩也不想邀請別人來,或者他根本想勸對方不要去踩雷,不是嗎?

五歲的燦燦

小燦這麼可愛的小寶貝,今年六月結束中班課程了,感謝中信附幼河馬班,給小燦非常愉快、溫和、處處用心關照的學習環境!
不能入校當志工後,我和阿澤會盡量一起在校門口送小燦上學,向她揮手直到她走進教室。
老師從來不會大聲說話,不可能罵人,總是耐心等候,老師和同學間都可以好好說話、大榕樹下有很多蟲可以尋寶...成了小燦人生最初的學習回憶,她真是幸福的孩子。
我也因為這樣,在密集育兒七年後,終於有了可以充分休息的一年,好的托育制度真的很棒請大家要重視幼兒園規劃😄

推薦好書-學校裡無處可去的少年們

#如果我們都能對孩子的苦難感同身受並有所行動

當我們勸進入學校體制的孩子明哲保身、避免一些「可能被欺負」的舉動,是不是正在合理化霸凌?我想推薦 時報出版#學校裡無處可去的少年們》給大家。
這本書由數個短篇集合而成,包括身心障礙學生在學校的處境、老師也以校規為名施以的校園暴力、因為升學主義所起的「名牌學校」、「名牌班級」、受到家暴力的孩子被老師誤以為是施暴者,還有校園階級的校園裡的「種姓制度」,功課好、長得漂亮又受歡迎的同學被歸為中心派,平凡的孩子成了中間派,功課一般、家境清寒的孩子便淪落成蠢貨派。

小學四年級的自學生活,開始啟動

澄澄四年級換了新老師,新老師說她很嚴格。

給40歲的自己

40歲的我很好,為了矯正牙齒,我終於鼓起勇氣治療好牙周問題,戴上20年前就該戴的牙套;果決接受眼睛雷射手術,結束了自幼兒園開始戴眼鏡的歲月;留了很長的頭髮又剪短;認真上運動課程,我滿意自己現在的體態和體能;和兒子學習游泳換氣;六點起床做便當煮早餐;十點和女兒牽手睡覺;每天還記得要抱抱老公。我想要自己是什麼模樣,就那麼去做。

我新的目標,是鼓勵媽媽朋友實踐「父母的特休假」,當了九年媽媽的我,今年有15天假,所以我上週和朋友玩了兩天一夜,沒有帶孩子,剩下的13天我要慢慢用。我也鼓勵阿澤使用爸爸特休假,盡量去玩。

給孩子一個獨生子旅行

這次的母子小旅行實在是個意外,本來安排的是全家東台灣一週之旅,沒想到豆豆臨時動了手術,無法舟車勞頓,但我獨自前往,對要同時照顧貓狗和小孩的阿澤來說實在太苛刻,考慮到我要租機車移動+幼兒園上學時間比小學長,我們決定,澄澄和我出發去台東。

沒想到因為鐵路斷了,機票難求,最後我們變成三天兩夜之旅!但現在我覺得實在太棒了,我終於有一段長長的時間,可以關注在我第一個孩子身上,走在路上我們都牽著手,我們這三天說的話,比平常一週還多(且豐富)。

跟孩子談說謊

我終於有時間跟澄澄好好討論說謊這件事(沒有妹妹無數次喊叫媽媽,或是故意打岔激怒哥哥),澄澄說,說謊話不完全是怕被媽媽罵,有些就是不想說的秘密。

我覺得懂得說謊是件好事!代表小孩又長大了一點,懂得動腦筋說謊,要能不被發現。前思後顧不能少,邏輯能力要進步才做得到。
不過我提醒澄澄,長大的過程,他會對朋友、家人、爸媽、老師說很多謊,但我希望唯獨對媽媽說謊的必要性降到最低(不是不可以),尤其是「怕被責罵才選擇說謊」的時候,每到那個關鍵點,他只要說:「我知道你會生氣,但這件事我需要一個人討論」,就是免死金牌,能讓我瞬間冷靜沒空也生氣。接著我說了高中偷騎機車、大學時出車禍私下花錢和解的例子,告訴他,當時我真的希望身邊有一個能討論事情的大人幫助我,但因為我先說謊了,所以那件事出錯時,我只能一直錯下去。
有時候理解到不用說謊了,才能去把問題好好解決。
.
澄澄想了一下,願意跟我分享一個謊言,就是他常常整天沒在學校尿尿但假裝有。我跟他說這有什麼好生氣,不需要為了尿尿說謊,不過我確實因此罵過他,大人有時候就是會假裝生氣,讓小孩知道這件事的嚴重性。有時候在阿嬤家,我知道長輩罵人口不擇言,所以我會先罵,讓長輩去站在「疼惜孫子」的角色。
澄澄聽完後,告訴我:「媽媽,我覺得你現在在說謊。」🤣🤣🤣
最後他說,其他的謊他都忘啦!我說,被忘記的謊言就是無關緊要的事,沒關係的。
到底我們這段對話有多少真假訊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