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4日 星期日

把育兒當享受,工作時盡情享受獨處

吃晚餐時,澄告訴我:「我希望聖誕老公公給我一個禮物。」什麼禮物?「我希望媽媽...」全家瞬間安靜下來屏氣凝神的偷聽,「我希望媽媽不要叫小孩吃飯了。」幸好不是叫媽媽不要生氣。

其實今天白天到米家玩,米爸很客氣誇獎:「澄媽都不生氣啊。」我忍不住哈哈大笑,澄沒說話。回到家,我問他當時為什麼不說話也不笑呢?「因為我知道媽媽平常都會生氣,所以不敢笑...」




2018年2月27日 星期二

育兒合作社0227:畫燈籠+搖元宵

成立「育兒合作社」的念頭,我大概已經想了一年,在澄澄上幼兒園失敗後,這個念頭更強烈,而短短的上學經驗也讓四歲的澄澄知道,團體一起學習某些事,會有不同於自己玩、媽媽帶著學習的樂趣。他覺得在公園一直玩很棒,但也不討厭學習新東西、團體生活,只是排斥團體強烈的秩序要求與老師的嚴格管理。

另一個想法是,我們在成為人母人父前,其實都各有所長,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應該都發展得不錯(吧),育兒生活讓我們暫時離開了事業,但不代表不能在育兒生活中應用,我常常看到yoyo教孩子畫畫,春桃帶著孩子在田野認識各種植物,如果父母可以互相支援,組織一個育兒團體,由媽媽輪流來當講師,同時提供足夠的陪伴、不受限制的跑跳玩樂時間,並以在地化發展,減少一直以來參加共學團跑遍台北公園必須舟車勞頓的問題,應該會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實際運作第一次,應該算非常順利。來參加的家庭多半都認識彼此的孩子,能互相協助照顧孩子,也因為育兒理念相信,相信對方不會突然發飆罵小孩;又因為大家都是媽媽,不需要多費唇舌就會主動接手清潔鍋具、洗碗、準備材料等工作,這點真是太太太太棒了。

另外,場地非常重要,宜君幫忙借到了社區教室,一旁就是溜滑梯,小孩在活動開始前、整理環境時都在外頭玩耍,只要一兩個媽媽在旁盯場,其餘媽媽趕快整理環境,又能透過窗戶看到孩子動靜。

最妙的是,宜君還把家裡太多的菜頭分送給大家,哇,真的好有「合作社」的感覺。活動結束後,孩子又盡興地玩了一個多小時才各自解散,第一次活動非常順利結束了!

我跟澄澄說,「這是媽媽為你辦的小小幼兒園,有朋友一起學習、一起玩,但是沒有人會罵小孩,很棒吧!」

2017年12月9日 星期六

TEDxDaanPark年會【Unvoiced 無聲對話】生產,產痛不慘痛

大家好,我是生產改革行動聯盟的成員諶淑婷,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今天我想談一下生小孩這件事。大家都說產痛慘痛,生產,一定要又慘又痛嗎?

2017年12月1日 星期五

〔雙寶日記〕試用期結束了

燦燦出生已經快四個月了,意味著我成為雙寶媽也過了試用期,應該來發篇心得文了。

一直到現在,我才覺得和兩個孩子都調整到比較順的頻道,前兩個月真是慘不忍睹,媽媽總是在後悔,第一個月是無止盡的暴怒與憐惜、懊悔,第二個月是爭吵又爭吵,第三個月我們開始慢慢修正。一直到這兩週,我才終於看到家庭關係朝好的方向改變了,我重新長出了一些對澄澄的耐心,停止用埋怨和冷漠的言語傷害他,每天都提醒自己要主動抱他親他。

這段日子我和澄澄聊好多次,他很明白表示,媽媽跟以前不一樣了 ,變得很凶,有次我在逗燦燦說:「誰家的寶貝這麼可愛啊?」澄澄立刻紅眼眶說:「媽媽你現在都不這樣說我了」我好慚愧,立刻抱緊他道歉

四個人的日子才剛開始。

2017年11月19日 星期日

我們的孩子有權利不受傷害亦不去傷害別人

請容我用一句老套的話開場,今年八月,我成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大兒子四歲,非常喜歡裙子和粉紅色,他常常跟我說,當女生比較好;小女兒剛出生兩個月,我還不知道她喜歡什麼,無論是什麼都沒關係,我只希望他們能生活在平和、安全、被尊重的環境,我盡力的照顧他們的身心,讓他們保持健康快樂,但即便我再怎麼努力,初入學的大兒子已經在幼兒園被嘲笑像女生了。

我很驚訝,在我離開了幼兒園、小學近30年後,校園依舊有那麼強烈的性別刻板印象,喜好興趣、穿著打扮比較特別的孩子,還是被嘲笑,如同2000年的葉永鋕,我會記得他,是因為那年我剛考上大學,才因即將展開新生而興奮,卻有一位「性別氣質」不符合主流的孩子死了,校園裡的霸凌嘲弄逼死了他。如果他還活著,現在會是一個怎麼樣的30歲成年人呢?今天,他會不會和我一起走在同志大遊行的隊伍裡呢?

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二

有兩個孩子的人生到底怎麼回事

昨天問阿澤,貴鬆鬆的懶骨頭誰用最多?他以為是燦燦,其實是豆豆。豆豆整個白天幾乎都窩在上頭,充分享受慵懶舒適的好日子。

2017年9月27日 星期三

〔雙寶日記〕媽媽總是在後悔

昨晚睡前,趁著寶寶還只是小聲哼叫、討抱慾望尚低,我和老公專心陪澄澄玩起生產前常常玩的恐龍媽媽守護小恐龍遊戲,澄澄很喜歡被恐龍爸爸抓走,再被媽媽救回後緊緊抱在懷中的感覺。

寶寶還未滿兩個月,我卻覺得已經過了好久,大概是太慌亂又發生太多事,澄澄心裡一定更難熬,突然要去上學,被罵、被處罰...然後漸漸適應,有時清醒過來想到他才四歲,內心就會非常愧疚,後悔出門前對他不耐煩,或是入睡前怎麼不順著他一點。


我記得某天吵架後,他默默拿出zaza's baby brother 這本書,書裡講寶寶出生後,小斑馬總是自己玩,爸爸忙著家務,客人一直上門,媽媽總是要他等一下、說話時眼睛看著寶寶......,儘管現實生活是寶寶才是等待的一方,我們老是先滿足澄澄需求(伴隨寶寶哭聲),但對澄澄來說,一切都跟以前不一樣了。

昨天朋友帶來安東尼布朗的Changes ,形容獨自在家等著爸媽的孩子覺得一切都不同了而感到不安,最後爸媽回來時懷中抱著小嬰兒。澄澄聽了一次又一次,問他是否覺得有什麼改變,他說沒有,他忘了之前才抱怨寶寶出生後,爸媽必須常和客人說話,他開始會說:「我已經講很多次了你們都沒有過來...」有時候我會擔心,他是不是很快就忘記,自己曾經是爸媽唯一中心的那段日子,真希望他能記得,那對我而言是美好回憶。

我總是處於煩躁與愧疚夾雜的心情;疼惜卻也感到厭煩;希望他能多處理自己,偶爾又保證他能盡情依賴我;我埋怨他的暴怒情緒,又再三向他解釋他可以生氣,但要讓我知道生氣的原因好讓我們幫助彼此走過,只是35歲的我都必須花一番功夫才能釐清自己思路,為什麼我認為4歲兒童一定做得到?

澄澄在長高,圓潤的身形逐漸沒了,他對我的依賴今天比昨天少,明天又會比今天少,我在享受照顧新生兒的甜蜜時,也明白離澄澄放開我的手的日子又近了一天。他有時會討好我,問我自己乖不乖,不管乖不乖我都非常愛你,我說再多次似乎都無法讓他安心,就如同有時我會懷疑他不再那麼喜歡我,但我知道,我們還是很愛彼此,只是中間隔著太多疲憊與情緒、爭執,所以和對方保持了一小段距離,以免自己受傷。

昨天我對他說,好想把他放回肚子裡,重新過一次澄澄是小寶寶的生活,他說他也是,如果他能再變成小寶寶,媽媽一定會更愛他。

他不知道,我已經超級超級超級愛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