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日 星期四

那些貓狗的事—母帶子

一張來自收容所志工拍攝的「母帶子」認養照,前兩周在FB引起了關心收容動物網友的熱烈討論,幼犬離乳後,必須與媽媽分開,照片被分享了一千五百多次,網友心疼憤怒,批評收容所不識親情。

事實是,母帶子區僅有六個欄位,若不設下「住院期限」,那些大腹便便的待產母狗便無處可去。所以當寶寶斷奶,長牙可以吃肉泥,就會移至幼犬領養區,獨自對抗微寒的初春,狗媽媽則移到成犬區A區,因為思念孩子低聲嗚咽;你沒辦法說骨肉分離很殘忍,因為不將狗結紮導致懷孕最終選擇棄養的人類最殘忍。

你也沒辦法說,在收容所的哪一區比較好,A區仿造國外收容所設備,乾淨整潔舒適猶如寵物旅館,B區略遜一籌但仍稱得上舒適,至少一隻狗一個窩,有得躲藏,歇息,吃飽,為自己的命運低頭傷感。C區呢,陰暗潮濕,總是濕漉漉的,六隻狗共享一個籠,又因狗會爭寵、護食,所以無法輪流離開籠子去散步,飼料裡也不能加罐頭,狀況常常糟到讓人哭。

那些貓狗的事—牠終究被安樂死了

憨吉終究是回家了,牠離家已經兩年,沒人知道這段時間牠去了哪裡,收容所的入園通知上寫著,牠在龍潭凌雲崗被「民眾拾獲」,後輾轉送到收容所。

媽媽和爸爸一直在找牠,從失去憨吉的那天起,就緊緊盯著收容所每周公布的入園公告,不熟悉米格魯的人或許看不出來,同一品種的狗還是有些微差異,可能是毛色斑紋的分布、耳朵的大小、眼神的差異,只要有那麼一點點相似之處,媽媽和爸爸就來收容所確認是不是他們的憨吉。

已經兩年了,公告上A13又是一隻米格魯,好像憨吉,兩年對人類來說或許算短,對平均壽命十二至十五歲的米格魯來說,已經占據了好大一部分,大概就像是一個五歲的孩子長成了十五歲吧!

媽媽和爸爸還是抱著希望來了,志工剛好牽著A13的米格魯在門口散步,抱著一絲希望,他們喊了一聲:「憨吉?」狗停住了腳步,牠又有了名字,興奮又開心,直衝到媽媽和爸爸身邊撒嬌,沒人知道憨吉去哪玩了這麼久,但大家都知道,憨吉終於要回家了。

有人花上幾年找狗回家,也有人打一通電話要清潔隊到家捉狗。

那些貓狗的事—我們必須改變


4月25日那一天,七十隻犬貓從嘉義縣民雄收容所出發,下午一點四十分抵達台南私人收容所,最後這一車只有二十三隻狗活下來。

這不是無心的意外,這是有意的殘酷對待,那台車一點也不大,三個誘捕籠分別塞進了七隻大狗,還有幾個小籠子塞滿幼犬,其中一個籠子裡有約二十隻幼犬,總數七十是原訂數量的三倍之多。

多數的狗都是因過度悶熱致死,有隻是被咬死的,牠曾被志工取名「帥哥」,可愛的垂耳,沒被好好梳理的金色長毛還是很美,拍攝認養照時溫順乖巧,雙目炯炯有神,只有牠是被活活咬死的,在那個搖晃悶熱的車廂裡、在擁擠不堪的牢籠裡,在短短兩小時的車程中,牠身處地獄。

2016年6月1日 星期三

關於體罰的省思

我在想,體罰到底是一件多值得說嘴的事情,以至於陳安儀能在《分數之外的選擇 》這種響噹噹書名下專寫一文。

該文寫:體罰並非毒蛇猛獸,適當使用仍具效果。而家長也不必為了自己曾經體罰過孩子,對孩子心懷內疚,或是覺得自己最大惡極。重點在於,這個「罰」是不是真的讓孩子知道錯在哪裡?知不知道為什麼被罰?服不服氣被罰?以及被罰後面的愛與道理為何?

這種合理化自己打人行為的文字,再流暢也只是說明:「我告訴你我就是要打你」,小孩會犯錯,成人犯的錯更多更惡,當我們在職場寄錯信、忘記會議、稿子有錯誤、聯合報亂下標題時,主管可不可以說:「你錯了,我要打你,你知道我愛你才打你嗎?」你就服氣嗎?

2016年5月8日 星期日

生動盟一周年

生動盟一年了,這個全自發性聚在一起的團體,沒有獲利沒有資源,夥伴自己出錢出力出時間,維持定期的開會節奏,每季一次記者會,採通、新聞稿、粉絲頁專欄連載、徵圖活動樣樣都有,就連回應新聞都可以八小時內投稿完畢,是我看過最有效率最愉快,對幼兒與母親最溫和友善的團體,我很喜歡生動盟,我一直覺得,如果不是一群女人是做不起來的,女人比誰都知道,女人需要什麼。

生動盟選在五月七日,舉辦第一場在台北的生產座談活動,有婦產科醫師、助產師提供專業意見,三位剖腹產、居家生產、醫院自然產的產婦經驗分享,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充分了解溝通,打破溫柔生產的界線,然後我們還有一個小時的世界咖啡館活動,從實際的生產案例討論產婦、伴侶、醫師三方的考量與顧慮。

2016年5月5日 星期四

推薦《 成為他自己:全人,給未來世代的教育烏托邦》

不知道怎麼夢到了和一大票新聞系同學拍大合照,在一個酒酣耳熱人人站得歪七扭八的場子確實也常如此,拿著相機怎麼樣都拍不下去新聞系人很多的,只好拿出手機使用全景模式拍照,一連接了五張照片才拍完。然後利用威力導演好懷舊之類的影像編輯軟體製作紀念影片時,意外發現好多自己曾感到懊悔、想抹去的片段,開始一一刪除、重打文字。還在辛苦作業中,夢就醒了。

讀了《成為他自己》,衛城出版關於全人教育的書,非常的精彩,改編論文那麼成功,作者文筆流暢清晰,不斷追問不斷省思,重現歷史過程揪人卻一點也不煽情(但她絕對可以),史料豐富可是穿插自然,我真的仔仔細細的讀完了,連那些資料整理的表格都好看清楚,一個了不起的社會研究作者出現了,恭喜衛城找到這本書,看完的當下我就在網路上傳訊息分享朋友,這麼好的書是很難推薦的,寫什麼都寫不過作者,你只能建議快去讀。

給愛人


為了證明我也很小情小愛小確幸,偶爾也要寫寫風花雪月的廢文。

自從生BB後,我和豆豆互換座位,副駕駛座成了豆豆專屬寶座,我則是安全座椅旁的保母,即使偶爾不載BB,也不想換回副駕駛座,沾得全身狗毛。某日,突然發現後照鏡只能看到司機(外子本人)專注開車的流轉眼神,很有魅力啊!難怪胎胎都會跟司機外遇、千金小姐都會跟司機私奔(才沒有),這就跟戴口罩的牙醫很帥是一樣道理。

最近和外子合作一些採訪題目,終於理所當然搭著攝影記者便車到處採訪,昨日突然腹痛必須趕回家,但鑰匙只有一把,我立刻拿走,同時囑咐司機停好車到外頭繞繞再回家,我可沒空幫他開門。同時因為一直低頭玩手機感到有些暈車,下車前大鬧頭和肚子都不舒服這司機真是八拉巴哩。回頭冷靜想想,如果一般攝影記者應該早就把我踢下車還鎖上車門了吧。

人生偶爾會發生幾次奇蹟,例如外子選擇與我共度人生的那一刻(手比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