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1日 星期一

偏鄉遲緩兒教育問題


發展遲緩兒的教育、醫療、照顧需求,皆高於一般兒童,偏鄉遲緩兒的需求更是困窘。根據調查,偏遲緩兒家庭的經濟狀況普遍困窘,窮於經濟的家長對孩子的療育參與程度低。透過社福團體的進駐,充滿懷熱忱的社工與教保老師,為偏鄉遲緩兒家庭帶來了改變與希望,他們期盼夠透過社會的關心,能獲得足夠資源,繼續守護孩子的未來。

(刊於國語日報2012/5/17 教育版)



到宅療育 為偏鄉遲緩兒燃希望

位處臺灣南部離島的小琉球,對外交通只能倚靠依靠輪船,即便若島上居民有重大疾病或意外發生,也只能以「救護船」運送至屏東就醫,發展遲緩兒的早療需求更難被滿足。五歲的小宏,是小琉球典型的家庭型態,由阿嬷與越南籍媽媽照顧的他,兩歲還不會說話,卻認為是「大雞慢啼」,直到醫院檢查,才確認是亞斯柏格症的個案。

全臺灣約有十萬名遲緩兒,其中五千人位於偏遠鄉鎮,根據伊甸基金會調查,至少有七成偏鄉遲緩兒無法獲得足療育資源,即使被確認為發展遲緩,卻因為遙遠的路途、漫長的醫療等待、缺乏專業療育而錯失療育時機。

伊甸基金會苗栗服務中心主任張智于表示,許多偏鄉家長需要外出打零工,只好將孩子托付給長輩,如果孩子出現發展遲緩問題,往往因為長輩知識不足,沒注意到孩子遲遲不會話、站立,而錯過療育時機。

事實上,零至六歲的孩子在語言、動作、認知、生活自理、社會情緒等五項表現,落後同年齡幼兒時,便可能是發展遲緩,需要到醫療院評估。張智于說,偏鄉遲緩兒又比都市遲緩兒特殊,往往並非疾病所造成,而是因為刺激弱、學習經驗少,出現動作靈敏,但認知、語言發展遲緩的現象,只要及早獲得協助,就可能改善發展問題。

根據政府對偏遠鄉鎮的定義,全國目前共有八十六個偏遠鄉鎮,伊甸基金會調查,超過七成偏鄉遲緩兒所居住的區域,距離醫療院所車程至少需要一至二小時,而他們的家庭經濟狀況又普遍困窘,約有六成為中低收入或低收入,在財務吃緊的狀況下,根本難以負擔孩子療育及醫療支出。

目前伊甸服務的偏鄉包括桃園復興鄉、嘉義阿里山、高雄那瑪夏和甲仙、屏東琉球鄉、澎湖等,小琉球在二OO二年起開始服務,小宏是當初最早接受服務的孩子之一。東港早療中心教保組長許麗娟說,為了讓偏遠及弱勢家庭的孩子,在家也能接受服務,特地提供早療專業團隊到宅療育,成員包括語言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特教老師、社工員等,「小宏經過二年多的到宅療育後,現在認知能力慢慢進步,家長也瞭解早療的重要。」

桃園縣復興鄉是觀光客眼中的知名旅遊勝地,但山勢崎嶇所造成的交通不便,讓需要定期接受早療的遲緩兒得不到需要的療育資源。今年七的小炳,出生時就被判定是極重度多重障礙,幾乎沒有行動能力,又因為抵抗力差,只要一感冒就得下山到桃園市區求醫,醫療、教育等問題,讓原本經濟狀況就不佳的泰雅族爸媽倍感艱辛。雖然小炳現在已經是國小一年級學生,卻無法到校上課,只能由縣府教育局派特教老師,每週上山一次為小炳上課。

伊甸社工江亦雪表示,桃園縣雖在一般人印象中並非偏遠地區,但復興鄉幅員廣大,崎嶇狹窄的山路容易落石、路塌,造成外部資源難以送入。對於像小炳一樣的遲緩兒,必須調派交通車和司機志工協助接送到據點上課,減輕家長照顧負擔。

張智于說,偏鄉教育資源有限,所以也會與當地幼托園所合作,將早療概念帶入偏鄉幼兒教育,例如伊甸高雄甲仙工作站,就是以「融合教育」為概念,有一半的孩子是發展遲緩兒,一半是一般孩子,而一般一般孩子和家長因為長期與遲緩兒相處,只有滿滿的同理心,沒有標籤化的負面印記。

教保員送愛,慢飛天使快樂成長

早晨七點多,教保老師涂瑞美就已經發動車子,準備從高雄市旗山出發。十年前她本來任教於私立幼稚園,作為三個孩子的母親,當時她就讀國小一年級的兒子,被診斷為過動兒,對同學出現暴力行為,她為此重拾書本、學習特教,開始深入特殊教育的世界。

涂瑞美說,由於甲仙地區家庭普遍務農,經濟狀況通常較差,家庭結構則以隔代教養、新住民家庭為主,孩子容易因為缺乏後天學習刺激,生語言、認知、社會適應等遲緩現象。

她正在照顧中的飛飛,因為來自越南的母親出現精神疾病,沒有辦法好好照顧飛飛與哥哥,導致二大的飛飛肚子餓時,常以汽水飲料果腹,又因缺乏外界刺激,幾乎沒有口語表達能力。涂瑞美每週都親自到飛飛的家,為飛飛上課,「別人常我的工作太辛苦,但這些孩子是我的天使,看著他們的進步,對我來就是最好的撫慰與成長。」

同樣從事早療教育超過十年,黃春香是第一名到嘉義縣阿里山服務的教保員,巧合的是,過去她也是幼稚園教師,本身就是原住民的黃春香,一直希望能位更多原住民家庭服務,即使每週都要四小時路程來回阿里山,她還是樂此不疲。

黃春香說:「我本身是原住民,又是單親媽媽,現在兒子不在身邊生活,所以把所有的愛都轉移給山上的孩子,把他們當親生孩子一樣教導、疼惜。」服務過程中,她也看到了阿里山的需求與缺乏:「山上學習刺激不夠,家長教養能力也比較差,不過他們已經從起初的排斥,逐漸接受自己孩子與別人不同的現象,也把我們教保員當做『活字典』,一起幫助孩子學習,相信只要有更多具有熱忱的專業人士投入偏鄉,這群孩子就會有希望。」

2 則留言:

  1. 我離職前負責的一個專案就是關懷慢飛天使,收到很多很可愛的畫作,好開心
    可惜時間不夠,我好想把這個案子做完說~

    回覆刪除
    回覆
    1. 好想看看那些畫...台灣偏鄉這方面真的資源不足,苦了孩子..真不知道他們長大後怎麼過活。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