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

台南森林兒童圖書館

在圖書館裡,可以說話嗎?在圖書館裡,可以玩遊戲嗎?在圖書館裡,一定要坐著看書嗎?這些問題,在臺南森林兒童圖書館裡都有了不同的答案。

(見刊於國語日報2012年5月31日生活版)


座落在臺南中山公園綠林中的森林兒童圖書館,原先只是市立圖書館所屬的兒童閱覽室,傳統書庫的形式,讓孩子借書,卻沒有規畫適合閱讀的場所,再加上只有配置兩名館員,想舉辦閱讀推廣活動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直到去年,館長葉建良決定首創「公辦民營的圖書館」合作模式,委託給崑山科技大學幼保系,以及由童書作家幸佳慧帶領的葫蘆巷讀冊協會讓充滿熱忱與活力的民間團體,不需要再另外花錢租屋、募書,苦惱如何推廣閱讀理念 。

為了將原本單調經營的兒童閱覽室,打造成讓孩子快樂閱讀的兒童圖書館,他們捨棄了原有空間,改承租兒童科學教育中心,並將遮掩住光線的壁面,換成大片透明玻璃窗,鋪上溫暖的木頭地板,低矮的書櫃,正適合孩子挑選書本,專為零至三歲幼兒打造的閱覽室裡,以孩子高度為基準,細心貼上薄薄的軟墊,讓家長不擔心孩子玩耍時會碰傷。


沒錯,這是一間歡迎玩耍的圖書館!幸佳慧說,剛接手經營時,就像所有的圖書館,館員也擔心孩子吵鬧或奔跑,但她不斷與館員溝通,「孩子來圖書館,不只是讀書,還可以玩,也可以討論讀書心得,也可以創作、寫寫東西,圖書館就是一個有『輸入』也有『輸出』的地方,當然不只是『k書』。」


目前館內藏書量約四、五萬冊,假日一天約有兩千本書借閱與歸還,每週固定有三場說故事活動,週六是臺南市立圖書館原有的故事志工團體,週三早上是葫蘆巷讀冊協會的零到三歲閱讀志工,週四是專為特殊兒童成立的「小星星的閱讀天空」。

幸佳慧曾觀察到一名帶著特殊兒的媽媽,對於孩子在館內無法安靜閱讀,表情滿是愧咎與不安,當她了解特殊兒也有閱讀需求後,決定為幾對家有特殊兒的親子開設說故事活動,並找來成功大學心理系研究生協助,讓家長感到安心自在,相信自己的孩子,也能在公共空間享受閱讀樂趣。

今年的兒童節,圖書館規畫了「看青蛙、找青蛙、玩青蛙」活動,除了靜態展出跟青蛙有關的繪本、青蛙圖片,還舉辦青蛙摺紙跳跳大賽,讓滿屋子小孩忙著折青蛙,又找來雲門舞集舞蹈教室,在館外大樹下帶著孩子活動身體,這間圖書館一點也不安靜呢!


未來森林兒童圖書館還有許多可能,幸佳慧說:「夏季日照這麼長,我希望能打破公立圖書館五點閉館的規定,延長到六點,讓放學的孩子有充裕的時間來讀書。我們還想拔除窗外的鐵窗,把外觀整修得像森林裡的糖果屋,館外的大樹下想要鋪上棧板,讓大家在樹下看書。」她還想在窗臺上掛起紅布幕,讓圖書館裡也有小劇場,以後除了讀書,還能看戲。


想像著圖書館未來的模樣,興高采烈的幸佳慧,雙眼閃閃發亮。開始著手規畫成立臺灣兒童圖書館聯盟的她,正在草擬三年計劃書,第一年就要推動圖書管理、兒童圖書館概念分享、檢討公立圖書館現況等,她還希望能提高圖書館汰書率,以「尊重讀者」為原則,讓讀者不再讀到書頁破損、書背開花的舊書,她解釋:「而且購書量增加,也能幫助出版社和作家,其實歐盟國家的圖書館還有『公租費』,當某本書借閱量超過一定次數時,政府就須付費給作家,獎勵國內圖書發展,這都值得臺灣學習。」

剛到歐洲考察三個月的館長葉建良,也帶回了許多好點子。他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看到「10~13」的少年圖書館,裡頭有小舞台、有廚房,甚至規定「成人勿入」,為少年保留完整空間。相較之下,臺灣圖書館只能在一角規劃「青少年專區」,希望吸引K書的孩子,也能多多閱讀課外書。不要只是到圖書館來準備考試,但荒謬的是,館方想在牆壁掛上圖畫,竟然還被抗議會讓孩子分心,讓他嘆息國內推動閱讀仍有太多進步空間。

另外,芬蘭赫爾辛基人口不到六十萬人,卻有超過五百名圖書館員,基本借還書工作都交由機器處理,人力都用於發展專業工作,提供讀者參考、諮詢服務等,館員也不約束讀者在圖書館內一定要靜聲無語,反而設立建置隔音設備的空間,提供給想安靜閱讀的讀者,至於圖書館的大部分區域,都歡迎讀者談論書籍、互換閱讀心得,享受舒適放鬆的閱讀環境。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