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反反同文章紀錄(持續更新)

這段時間為了反反同出來的文章,集合起來應該是一本有理有情有論述有調查的優良台灣同志運動紀錄。


2018年11月9日 星期五

二寶生活周年慶


最近有了新的生活作息。早上七點半起床,和孩子吃早餐,送老公澄澄出門,洗切、退冰晚餐食材、簡單打掃家裡,十點哄睡燦燦後,我會有兩個小時可以上網亂逛、回信、工作。燦燦醒來後,我們一起吃午餐,收拾好後,把晚餐的湯燉起來,比較麻煩的烹飪步驟先完成,這時通常兩點了,進入燦燦撒嬌時間,她會不斷喝奶、到旁邊玩,再回來喝奶,我會選一部電影看完,四點前她會睡著,我再回到電腦前短暫工作,或是揹著她去郵局、超市、散步,五點準時出現在校門接澄澄回家。

我們每天傍晚都很隨意,有時去公園,有時去超市或者找間店吃點心,反正六點前回到家一起洗好澡就好。然後開始煮晚餐同時收拾廚房,孩子看逗逗蟲,七點前關掉電視,我們讀讀書或是收拾玩具等爸爸回家吃飯。九點半一切家務收拾好,看一段電影就要準備入睡了。十點半老公和兩個孩子依序睡著,我再起床做不賺錢的工作,例如生動盟或性平教育,通常十二點前也就是現在,終於能躺在床上滑手機寫廢文,等著燦燦12、3、6的夜奶呼喚....

我把自己寫得這麼努力,只是希望老天讓我中樂透吧,我會用在很好的地方,身上隨便帶個十萬見到朋友就發五千的(喂喂喂)

2018年9月6日 星期四

當媽媽蠻可憐的

當媽媽蠻可憐的。

孩子不吃飯時被說不要逼他定時定量也許是你準備的東西他不愛,他會決定他想吃什麼何時要吃又該吃多少(沒人問媽媽想不想那時候準備食物和準備那種食物)。孩子不想睡覺時就被說玩不夠沒有好好放電沒人問媽媽上次放風是什麼時候

孩子不想洗澡時被說要尊重他的身體自主權他不想洗他觸覺敏感不愛肥皂泡泡媽媽不想被孩子捏身體踩身體時也很想用觸覺敏感這招。孩子在大眾運輸工具上不斷說話發問,不回答會被說剝奪孩子求知慾與自主學習樂趣,回答被說全車的人都想休息媽媽你可不可以教好孩子媽媽比車上任何一個人都想放空好嗎

吃飯時,拿出平板手機讓孩子看影片是損害國家幼苗失敗的家庭教育,讓孩子保持清醒愛吃不吃想玩想說話得到的結果是12歲以下不准進餐廳吃飯,網友狂推媽媽就該回家煮飯有人問她會不會做飯嗎。不煮飯的媽媽被說不重視飲食教育在家做起,煮飯的媽媽被說把孩子的嘴養刁了你看看之後抱怨營養午餐怎麼辦,如果不讓孩子吃營養午餐親自送便當是讓孩子沒有抗壓性非洲的孩子都吃泥巴餅,以後戰爭小孩會活不下去。

每個人都在說母親帶來的傷痕,卻不討論每個母親幾年來睡眠破碎睡不到三四五個小時,沒造成孩子肉體的傷痕根本奇蹟,但媽媽不能說,因為全世界都在檢討媽媽。

母親節快樂的日子,里長送母親節禮物是垃圾袋,我還真的蠻想把自己裝進去丟掉,可惜里長很小氣只送三公升,必須先有人把我分屍才行。

2018年9月2日 星期日

什麼時候會對孩子說「你讓我丟臉」


什麼時候會對孩子說「你讓我丟臉」?我問阿澤這個問題,他說很多人,我不敢置信。

週末在游泳池,我聽到一位爸爸一直對著狂哭的五歲的小男孩說丟臉,「你真的讓我很丟臉,這樣也不敢!」只因為小男孩不敢從溜滑梯溜下來滑入水裡(其實水會淹到孩子臉部高度,是真的蠻可怕),媽媽靠著池邊站著一臉漠然,偶爾開口只是重複說:「不然我們回家,你這樣我們就回家,下次不帶你來了。」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



第二個孩子出生後,不免俗不斷被拿來與第一個孩子比較,身為父母的我們,翻看四年前的照片,發現兩個小孩膚色、膚質、髮量、澎皮程度都差很多;阿公阿嬤連作息、喜歡的哄抱方式、哭泣的音量都愛比,甚至比到自己三四十年前的育兒經驗,久了我也煩,忍不住對他們說,「就是不一樣的小孩有什麼好比,就算是雙胞胎個性都不一樣好嗎?」

2018年8月29日 星期三

導讀-《學校讓我們變笨嗎?為何教這個、為何學那個?──文豪托爾斯泰的學校革命實錄》


-->
是孩子跟我們學?還是我們跟孩子學

文/諶淑婷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是一代文豪,但知道他在自己家鄉雅斯納雅.波里耶那創辦農民學校的人並不多,本書所收錄的幾篇隨筆中,他毫不客氣指出一八六○年代前後教育與學校問題,「學校呈現出一副要折磨兒童的樣子,孩子與生俱來最重要的愉悅心、年輕人的需求以及自由的情感都被剝奪了,服從和安靜成為學校首要的條件」,這樣的批評依舊適用於今日台灣校園。

2018年8月1日 星期三

育兒日記-我再去談談看

這是兒子在四歲前夕發生的一件小事。


那天在兒童遊戲室裡,遇到了兩個已經玩起來的四、五歲小男孩,澄澄很興奮,已經跨越三歲社交障礙期的他,稍微觀察了一兩分鐘就決定加入,不過五歲孩立刻拒絕,對著有點猶豫的四歲孩說了好幾次:「我們不要跟他玩、我們不要跟他玩對不對?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