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趁著燦寶午睡,我們有一段難得的談話時光。澄澄問我煩惱和願望有什麼不同,我回答,都是會一直想到的事,煩惱不見得可以解決,想到就心裡很煩;願望不見得會實現,但想到的時候有點開心、期待。本質是很像的,只是帶給人的感受不同。
2020年10月11日 星期日
自學記錄--苦樂參半
不知道大家是怎麼想自學,我覺得苦樂參半自找的
2020年的課題是和孩子一起面對生氣的情緒
最近常常和兩個孩子道歉,因為各種事,可能是突然感到煩躁、因為家事太多而不耐煩、被孩子的狀態搞到生氣爆炸...以前的我一定非常愧疚,覺得自己怎麼可以這樣那樣不好好跟孩子說話,或者是沒有先探究自己的情緒從何而來,沒有先好好談,現在我不會了。
推薦--性別是彩虹色的嗎?
先讓自己回答這個問題:「你的『性別』是什麼?原因為何?」
2020年9月15日 星期二
給故事媽媽的參考筆記
我認為書本是孩子的敲門磚,任何一本書都可以開啟他們不同的經驗感受,包括打開對於他人生命經驗的共感可能,讓孩子的世界從自己的家、班級,變得更立體豐富。同時我還有另一個考量,說故事是為了某些獨自在黑暗中生活的孩子,他們或許平時沒有被善待、沒有友善的家庭環境,甚至發生了各種無法說出口的事,我希望某個故事能進入他們的心,即使只有一本書的時間也好,在那短暫片刻,他可以感受到愛與關懷、被同理。
抱持著這兩點期盼,我在選書時,會思考教室裡的孩子可能有什麼處境、煩惱、該思考的事,有沒有可能讓他們相信未來有更理想的世界,而且他們能參與其中,一同打造,然後一起接住更多不同的孩子。
有些說故事志工比較在意秩序,喜歡使用強調品德的繪本,還會不斷提問確認孩子「學到了」,也使用計分等小技巧。我的習慣則是,把晨光說故事30分鐘,當成孩子一週內唯一可以放鬆、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不想聽都可以、沒有反應也沒關係的重要空白時間!所以不做要求,有人想說話就舉手說,我會盡量讓想說話的人都說得到(真的很難,幾乎每個人都有話想說),但也會提醒孩子,當他們說的話多,代表說故事的時間變少,還是要留點時間給我。
坦白說,這種做法會讓說故事過程全班很鬧很吵,有時吵到我也講不下去呢(哭),但轉念一想,誰說講故事時必須安靜無聲的傾聽呢?孩子因為故事情節熱絡互動,對我來說,是比安靜更好的回饋,我在意的不該是故事有沒有說完,因為我的認識是陪伴孩子,讓他們感覺到有個成人信賴他們、尊重他們,他們的心被好好的陪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