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3日 星期日

不睡覺的孩子



為了白天專心陪寶包,這週我採「哄睡後寫稿至半夜一點」策略,但到了週五大爆發,累到想昏倒,晚餐後賴在餐廳坐著不肯動。當晚,當機立斷,改採「哄睡後跟著睡,提早起床寫稿」新策略!希望寶包不要馬上轉醒找媽媽(哭)

結局是:十分鐘後就哭了啊雪特!結果週六莫名其妙從八點開始陪寶包玩(菸)早知道多睡一小時。算一算,這樣一晚只睡了9小時,寶寶,很多大人都睡得比你久啊!

澄澄從一出生就沒睡過15個小時,現在更少,晚上加午睡約11個小時。若是在外公家可以下午小睡兩小時,飯和點心都吃完,在家裡卻堅持不睡,不肯吃飯,只想喝奶抱抱坐在媽媽身上!好多朋友建議我睡眠氣氛的營造,我都有,親餵喝奶+安靜房間,但不睡覺就不睡(嘆)。

當澄澄想睡時,會有點焦躁想哭,這時候會很黏,有時順利奶睡,有時他度咕眯一下突然清醒就會生龍活虎彷彿小睡了一小時。但無論如何午睡不超過一小時,不管是獨自在房間還是我陪著,除非交給家人,才會神奇的睡兩小時,不過那代表4點醒來後可以保持清醒的晚上11點…


我覺得好淒涼,比我晚生小孩的朋友都懷第二胎了…(這應該意味著睡眠時間很好吧?)


澄澄的睡眠問題真是讓我苦惱、疲憊。沒有小睡,代表媽媽沒有自己的時間,我的腦中一直擠滿各種要做的事情,煮飯、副食品、家事、買菜團購、寫稿、回信、安排採訪.......有時只是好想剪指甲啊!我的疲憊傳染給阿澤,也讓他備感壓力,他常勸我少作一點事,事實上,我的困境是無法做任何事。

現在,我開始認真考慮起周歲尋找到府保母這件事。因為不希望還花時間接送,也擔心孩子在保母家看電視看平板吃餅乾,其實我只是需要一個人專心陪玩,讓我下午採訪或寫稿,做完晚餐。

我不奢求有個短短的午睡時間,其實生了小孩後,我幾乎沒午睡過,心裡永遠牽掛著等他睡著我要工作回信打電話做家事準備煮飯(好像只有一次在娘家哄寶寶跟著睡著),這心態跟爸爸或家人放空照顧完全不同,是不是因此對孩子的態度也會比較焦躁?

真糟糕......


後補:
經歷了那崩潰的幾日,我已經了解活力充沛的寶包是不可能讓我在白天有餘力工作的,為了更專心照顧他,接下來的一週我這麼做:連續三天,早上九點電訪(我知道很早,幸好我的受訪者是農夫和公務員),讓老公十點前出門上班。接下來的一整日,照顧寶包的同時吸拖地板、準備晚餐、收曬衣服,傍晚先遛豆豆後,再單獨與寶包走一段長長的散步。他一天有兩次小睡,第一次的一小時,可以讓我打幾通電話、回信、回訊息、把家事收尾,第二次小睡約半小時,可以和下班回家的阿澤火速吃完晚餐,接著阿澤看顧寶包,我工作或放空漫遊網路,十一點寶包睡後,才真的能專注精神,寫篇稿子或是打訪談錄音,凌晨一點心神耗盡爬上床,餵了夜奶後睡覺。

好像走得很順,但我感覺生活像是一顆未爆彈,似乎緊繃到快崩潰的痛感。疲憊與壓力讓阿澤好像做再多也無法讓我放鬆,他開始勸我減少工作量、暫停賣菜社團、將寶包交給保母,不要堅持做「我理想的自己」,試著做「可以做到的自己」。(突然發現他好理性)

但手邊在做的每一件事、每一個身份我都喜歡,我喜歡每天陪在孩子身邊,喜歡和農夫聯繫討論農產銷售,也喜歡採訪帶來的生活彈性(還有重要的收入)。說要取捨,哪件事也不想放掉,昨晚散步時經過爸爸三十年前開家庭工廠的轉角,鐵門拉下,被租做倉庫,我想如果能租下來賣菜,每天供應時令便當多好,不是賣一個個便當,而是幾種菜色,讓人買回家三菜一湯上桌,回家吃飯。阿澤說,不要什麼都想做。

想起之前受訪者說的,當爸媽的頭幾年,只記得每天拎著孩子跑,根本無暇欣賞他們成長的美好與驚喜,能有喘息時間時,孩子已經大了。我們就像停不下來的旋轉陀螺,孩子出生那刻,繩子抽出。

試著當一名保有自我與夢想的媽媽好難。


2014年7月12日 星期六

巧虎、親子餐廳與陪伴

今天第一次拜訪所謂的親子餐廳,除了我們這一桌,和後來相鄰的一家三口有自備玩具,每一桌的孩子若不是失控在店內奔跑(難道親子餐廳就不必在座位上吃飯?)都在使用平板或手機,爸媽忙著吃飯或用手機。

回家後談起這件事,我提議台灣該有間巧虎餐廳,桌子上有巧虎餐墊寫專心吃飯,廁所有巧虎貼紙提醒洗手,巧虎說不能跑巧虎說不能挑食巧虎說要坐著吃巧虎說...然後投影巧虎影片,在台灣一定超受歡迎。(沒當爸媽的人可能不知道巧虎魔)

2014年7月5日 星期六

廖玉蕙:阿嬤抱抱!

這是非常愉快的採訪經驗,當了媽媽,對於書中種種「阿嬤作為」非常感同身受,因為我家也有一個超級阿嬤!我也喜歡廖玉蕙最後對兩個孫女說的一些話,能隨時給一個擁抱,是最美好的一件事。

(本文刊登於熟年誌7月號)

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

阿寶老師的叮嚀:讓孩子好好玩,好好長大

你可以稱他是「兒童文學泰斗」,尊他是「臺灣兒童文學界的傳教士」,或是「臺灣兒童文學的砌磚者」,無論哪一個稱號,都肯定了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林文寶多年來推動台灣兒童閱讀的用心,他不是浪漫的創作者,而是嚴謹的史學研究者,是推動兩岸兒童文學交流的先驅,也是孜孜不倦指導數百篇研究論文的「阿寶老師」,對他來說,孩子的事從來不是小事。


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童書裡的公民教育


風車(風力發電機)距離住家太近產生安全疑慮、開設道路恐破壞動物棲地,有污染疑慮的農藥工廠將落腳於農地……台灣每天都發生許多社會議題,這些議題都包含了複雜的利益衝突與掙扎,居住在這塊土地的我們該如何關心與介入,守護心愛的家園?

/諶淑婷
(這是刊登在國語日報4/27的文章,被改短了不少,這裡放上全文) 

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走一條回家的路--茶行的女兒

走一條回家的路--《茶行的女兒》
/諶淑婷
(本文刊登於《熟年誌2014年4月號 》

兩年前從山上摔下來,跌斷了膝關節,這一摔,讓王淑婉好長一段時間出不了門,待在家裡,她默默伏案寫作,竟然在年過六旬後寫出了《茶行的女兒》。藉著寫作,她穿過時光隧道,又見到了大稻埕碼頭的大船和霞海城隍廟,回到瀰漫著茶葉香的童年,再一次被父母牢牢握住手,走一條回家之路。

2014年5月2日 星期五

[遜媽咪的馴兒日記] 七、八個月點點滴滴

養一個孩子是這樣的,看著他從躺著哇哇大哭,到能夠抬頭、翻身、坐起來,然後爬向你。他開始會爬行後,沒什麼辦法能阻止他從各處往我爬過來,有時候邊哭邊爬,有時候笑嘻嘻的爬,有時候只是一邊玩耍著,突然抬頭看到你,就笑了,然後發出驚喜的尖叫聲,爬到我身上來又磨又蹭。

寶寶用盡方法告訴你,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太愛你了,看著你的眼神,彷彿你是他剛出發不久的生命裡、小小的宇宙裡,最珍愛的寶貝。我會摸摸他的手與腳掌,撫摸他的脊椎,親吻他的耳朵和頭髮,回應他,他也是我最珍貴的寶物。

有這樣一個人在自己的身旁真好。

我常感覺到自己以一種無邊的無盡的愛去愛孩子,尤其是他看著我笑的時刻,或是哭著往我爬來,極度渴望縮回我懷裡的時刻,他常常非常專注的凝視我的臉、手指、腳掌與胸部,那眼神讓我感受到無限的愛意,除了生下自己的母親,沒有人會如此視我為珍寶了。我不知道他會這樣愛我多久,但他提醒了我,我也曾那樣愛著我的母親,不是說我現在不愛了,而是我忘了這種赤裸表達愛的方式。

(有媽媽萬事足)